村网通总站 李营村 liyingcun.nync.com 欢迎您!
前些天,刚公布的2017年沃德全球十佳发动机排行榜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其中有一颗不太起眼的发动机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且在评论区引起了热议——来自现代汽车的1.4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也上榜单了。但这颗韩国发动机似乎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评论区不少人纷纷嗤之以鼻:"棒子发动机都能上榜?国产车都不如,赶紧滚出中国!"
不可否认的是,国产车进步非常快,十年前的中国车跟现在的中国车不可同日而语,说句玩笑话,就连山寨车的做工都在与时俱进啊,而十年前比亚迪F3和现在的陆风X7在做工方面也根本不是一回事。现在的中国车与韩系车的差距也越来越模糊,因此很多人觉得说中国车的研发制造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韩国车了,单看国内汽车市场在售的韩系车,要么像瑞纳那样销量被同价位的中国车按在地上啪啪,要么像索纳塔九那样不温不火,相比性价比更高并处在上风上水期的中国品牌,韩系车在中国市场感觉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大招(如果邀请当红欧巴做代言人也算大招的话那这个算一个……)。
韩系车为何在中国市场造成的认知差异足以让吃瓜群众甚至抱有一种鄙视的态度呢?在笔者看来,这些年来,韩国车企在中国市场没有及时转型是主要原因。
韩系车这些年在产品策略方面非常迎合国内市场,众所周知,韩系车在中国的口碑关键词一般都是实惠与高配置。韩系车似乎很心水消费者给韩系车总结的特点,并积极为中国打造了多款特供车型,例如瑞纳、名图等。前些年名图上市时,15万就能买到一款配置不低的中级轿车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但韩系车如此迎合国内市场的问题在于,在"实惠与高配置"方面,产品力方面不断进步中国品牌车型对韩系车的威胁也变得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品牌们的合力冲击下,韩系车经常刚买几天就降价,且降幅还不小,尽管韩系车并非全部车型都是如此操作,但对于韩系车的销售与口碑都是非常负面的。反观中国品牌,畅销车型的价位越来越高,地位和口碑也在近几年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现代汽车全系车型单月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如哈弗H6一款车两个月的销量,令人唏嘘不已。
但,这仅仅说的是中国市场,在海外市场却是另外一回事。韩国车在海外市场的车型不同于中国市场。以中低端系列车型为例,国内消费者能接触到的中低端车型主要有新上市的现代悦纳、领动以及起亚KX3这类15万以内的车型,分别代表着韩系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以及小型SUV三个市场的车型。但在欧洲市场却截然不同,这三个档次的车分别是现代i20、i30以及起亚Niro。
听起来很陌生?这很正常,因为这三款车都没有在中国市场贩卖。现代i20一直都与国内无缘,i30在好几年前引入过国内,但之后再也没有引入,欧洲规格则照常更新。起亚Niro则是一款混动小型SUV,明年将进口国内市场。仅从外观看,这三款车的做工设计都要比中国市场上常见得现代车型精致不少。此外,在欧洲销售的车型还有起亚秀尔、现代i40、现代i10等。
可以看出,韩系车并非无牌可打,全球盛行的年轻化就是个利器。此前韩系车在国内除了实惠与高配置之外,还有中庸大气的特点,至少在外观设计是这样的,但是主打中庸的竞争对手太多了,韩系车并不能打出什么名堂来。反观倒是海外的韩系车主打年轻时尚配置高,在欧美都颇受欢迎。
韩系阵营中的起亚汽车也试着在中国市场营造自己的年轻化形象,引入了诸如KX5、K3等车型,不过似乎年轻化也不够彻底,并没有打出什么名堂来。颇为讽刺的是,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屌丝三宝"里,索纳塔和起亚K5就独占两席。这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韩系车的无奈:想改变却苦于无从入手,纠结之心可想而知。
这种内外有别的现象在美国市场则没那么明显,因为美国市场的现代起亚车型与中国市场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高端车系,例如捷恩斯G90、新一代起亚凯尊等车型。畅销车型就是我们熟知的现代领动、索纳塔9、起亚秀尔以及K5,这几个车在今年美国11月汽车市场基本都月销上万,虽然排名一般在二十多名,但也足够让中国品牌望尘莫及了。
假设中国车企现在打算进攻美国市场的话,那么以现在的水平肯定会被甩在韩国车身后。口碑、售后、本地化等等完全没办法跟已经深耕多年的韩国车企打。可以看出,韩国车在发达国家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打出了很好的成绩,用"闷声发大财"来形容也不为过。中国市场的韩国车不行,并不代表着全球的韩国车都不行,很多吃瓜群众还是把这点混淆了。
现在看来,韩系发动机入榜沃德全球十佳发动机还觉得奇怪么?不努力的话,奖项是不会从天上掉到自己怀抱里的。
驾仕结语:
在中国市场,国产车"逆袭"韩系车几乎已成定局,韩系车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口碑都逐渐被中国自主车企追平,也因此让不少吃瓜群众产生了"我能反杀"的人生错觉。韩系车真有那么不堪么?先不说在发达国家如何,就说在俄罗斯、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韩系车也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看来,中国自主车出口海外发达国家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候毫无疑问也会碰上很多阻力,为中国品牌进步而感到高兴是很正常的,一方面确实值得自豪,但另一方面也不可妄自尊大。中国品牌的历史才二十多年不到,差距肯定会有,放平心态,理智乐观才是更可取的态度。